如《恶童日记》般关于男孩的阴暗成长电影,它想表现的东西也许更多,还有家庭的复杂性和父权的控制欲。但是,电影在人性方面所带给的震撼与深刻却不如《恶童》。
孤岛灯塔人,父权控制狂,造就了密闭的惊悚空间。强势人物的塑造本来就容易增加故事的紧张度,电影因此富有张力,观众投入到剧情当中不在话下。风格化的电影画面给人好感。
全片最惨的还是这个拧巴父权,崇尚暴力的人内心都不堪一击,全是拿破仑那套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孤屿灯塔守护人,北欧大叔制服控,父权之强童之虑,遂出禁岛获自由。
7.4张力来自外部人员的介入导致的法西斯家庭成员间关系失衡,不过影片着实用了太长时间来积累情绪
其实总是觉得北欧和东欧的好多国家都过得好苦,像芬兰和波兰,比如《学徒》与《之名》。就像前一阵看一篇关于西班牙电影的文章中写道,其实在这些社会福利保障最好的国家自杀率却最高因为这里的人民最绝望,思考的永远是生存与死亡。电影看着虐心,少年由顺从到改变再到爆发,人物心理刻画过分到位。。
特别有赛金萨夫[回归]的笔触,一个像极了7,80年代中国式爸爸的父亲,一个生存孤岛。航海出行的唯一逃离途径,被儿子渴望到反过去去崇拜父亲,还有一条定全片基调的大儿子暗线,片尾各怀心事起伏的男孩长镜头,冷峻到了极致。
触感和观感都沁凉弗氏心理分析作为人物关系之间张力的支架基本没有主观镜头的摄影细节却相当丰富。岛上的压抑和病态及至毁灭都自成一世界
变态控制狂大叔。
压抑,孤岛,造就禁闭的环境,儿子十二岁竟然未离开过小岛。暴君父亲,控制欲过强,使得一家人生活、情感压抑,也造成了大儿子的自杀。庆幸的是,终于有人反抗。悲哀的事,二儿子对父亲无比崇拜。
观影过程倒是很舒服,静谧无声的北欧小岛,芬兰人写的钢琴曲自然入耳,格局终究还是小了些。
随着灯塔学徒深入到这个封闭的环境,法西斯式的家庭,极端的暴君控制欲父亲,家人顺民般的隐忍,一纸之隔的顺从和报复,一切压抑的心情都沉积在这压抑的岛上,作为象征的灯塔在这乌云中也越迷越深,直到它真正的发亮...
烧了钢琴太过分了
跟诺基亚一样,已经落后于时代万年
俄狄浦斯情节
离岛,是师与父自我的放逐。男性的角力之感弱。
中段的钢琴曲还蛮好听的
广角镜头/封闭领地/绝对男权/Elfo'srhythm/自溺/六角仪/外来者/秩序重组/失力/Forgiveness
高冷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隔世的小岛红色的灯塔平静的海洋和煦的阳光,看似一切美好,而幽暗的礁石洞孤寂的钢琴曲往生者的传说,却在讲说着一个让人压抑的故事。
孤岛,父权,简单直给的表达。一个甘愿被统治,一个被塑造成另一个暴君。似蛾拼命撞窗,却不知是死路。你无法逃离围栏,即便我已毁灭。结尾的大火,离开孤岛的船与人。(学徒)